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2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96篇
系统科学   35篇
丛书文集   53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451篇
自然研究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通过解译2000, 2004和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 从结构变化、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研究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10年间黄河三角洲总面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由盐碱地转变为耕地, 城镇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迅速, 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区域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同时探究区域规划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 以CLUE-S模型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 海拔、坡度、至最近水库、城镇、河流、主要道路距离6个地理因素以及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4个社会经济因素是引起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区域规划以划定禁止开发的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利用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每季度从福建九龙江口的紫泥、岛美、浮宫3个站点的定置张网和流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凤鲚样本,分析凤鲚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九龙江口凤鲚体长分布范围为44~239 mm,优势体长为140~160 mm,体重分布范围为0.20~69.10 g,优势体重为0.20~20 g,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3×10-6 L3.23(R2=0.88,P<0.01,n=927),体长生长方程为Lt =246.75[1-e-0.65(t+0.21)],体重生长方程为Wt=64.94[1-e–0.65(t+0.21)]3.23 ,由此可将凤鲚看做匀速生长的鱼类;2)凤鲚夏季洄游至九龙江产卵,性成熟以Ⅴ期为主,冬季摄食强度最强;3)凤鲚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0、0.67和1.33.结果说明九龙江口凤鲚资源已经处于过度开发状态,需要采取合理的保护和限制捕捞措施.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大汶河流域上游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离子成因,选取两条典型剖面,采集了21组水样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离子比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方法探讨其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物质来源。结果表明,流域内各类地下水阳离子以Ca2+为主,HCO3-、SO42-为优势阴离子,属于低矿化度水,pH均值7-8之间,整体偏弱碱性。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SO4-Ca型、HCO3.SO4-Ca.Mg型、SO4.HCO3-Ca.Mg型。其中岩溶水中沿地下水流向从补给区向径流区SO42-离子含量逐渐增大,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Ca.Mg型演变为SO4.HCO3-Ca.Mg型,Na+ 、Ca2+ 、HCO3- 、SO42-来源为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溶解和石膏等硫酸盐矿物溶解。研究表明流域内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和孔隙水的入渗补给是岩溶水的补给来源。地表水与孔隙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相似,并且δD值为-60‰~-50‰,δ18O值为-6‰~-4‰,说明其受到当地降水二次蒸发补给的影响。通过对流域水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的分析,以期对大汶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基于Simulink的再生水补给河流系统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再生水补给河流问题,建立基于Simulink的仿真模型。考虑点源再生水补给河流的情况,利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和再生水自衰减模型,依据混合稀释原理,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再生水补给河流系统的仿真模型。当系统性能不满足指标要求时,对其进行校正调节,以控制再生水补给河流后的水质。仿真算例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5.
 大安沿江地区是近年吉林油田重要靶区,其油气成藏模式的剖析是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本文运用源控含油气系统理论,对生、储、盖、圈静态要素及其生、排、运、聚、散动态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初步建立了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的成藏模式。研究了松辽盆地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烃源岩埋藏史、油气运聚场,揭示了靶区油气成藏模式及控藏因素。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油气主要来自靶区北部的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一段源岩,由青一段生成并排出的油,在浮力作用下,经沟通青一段和葡萄花油层的断裂进入葡萄花油层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96.
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居民健康观念较强,休闲体育是大众居民在闲暇时间内最主要的休闲方式;运动场地、闲暇时间、健身指导员等是影响该地区居民从事休闲锻炼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与分析,旨在为满足不同群体的体育健身与休闲消费需求,提高广大居民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97.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嫩江组二 、三段物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 从岩石矿物成分、砂体平面展布、重矿物组合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数(ZTR 指数) 、泥岩颜色区域分布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表明: 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随时间变化有所变化, 但变化不大。嫩江组二段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东方; 嫩江组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除东部来的物源外, 东北部物源对盆地北部物源体系也参与贡献, 物源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嫩二段晚期盆地北部地层隆起。松辽盆地北部在嫩江组二、三段时期主要存在着 3 个方向的物源: 东北、东部以及西部物源。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 东部物源为主要物源, 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后期, 东北向物源出现并与东部物源共同起主导作用。西部物源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晚期出现, 影响范围小。  相似文献   
998.
黄河流域农用地非点源磷污染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的施用为中国的粮食的增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不合理的盲目施肥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农田养分流失造成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为了系统、全面的识别黄河流域农用地磷流失风险高低的空间分布情况和主要影响因子,服务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现代化农业管理,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养分平衡计算等方法为依托,参照国际常用的磷指数法尝试性的对黄河流域主要农用地进行了农业非点源磷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风险指数以中高为主,分别占流域的41.85%和34.85%,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及中下游农业开发地区,而低和很高的分别占到了11.62%和11.69%,分别集中位于流域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广大下游冲积平原地区, 此流域属于农用地磷流失风险指数中等的流域。  相似文献   
999.
淮南市水厂取水口水质指标预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淮河淮南段河道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基于水环境模型模拟了淮南市取水口在不同季节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 分析了出现污染事故时各水厂取水口的应急反应时间。结果表明, 在满足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条件下, 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上游入口监测断面的水质指标要求分别为COD 27.5和21.0 mg/L, NH3-N 0.65和0.97 mg/L, Ecoli 10490和10050个, TN 1.05和1.01 mg/L, TP 0.21和0.20 mg/L。上游入口污染负荷突然增加时污染物到达各取水口的应急反应时间不同, 其中最接近监测断面的李咀孜水厂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为1.275和0.216天。研究成果可为淮南市水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反应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00.
滹沱河地下水库有效蓄水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地下水库已成为改善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有效手段,定量评价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的有效蓄水率对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滹沱河地下水库为例,通过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结合GIS技术计算不同人工补给条件下的滹沱河地下水库的有效蓄水率,并与上游黄壁庄水库有效蓄水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库的有效蓄水率在80%~91%之间,随着人工补给量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黄壁庄水库的有效蓄水率在50%~80%之间,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库储水效率明显优于地表水库,为地下水库-地表水库联合调蓄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